张克:毕业于北京现代音乐学院打击乐专业,从师于FUNK•末吉觉。九拍爵士鼓教育宜昌校区创始人。中国打击乐协会会员,宜昌打击乐协会理事,宜昌音乐家协会会员。
一:炫技不等于鼓技
音乐是什么?好音乐的定义又是什么?相信这是一个有着千百种回答的蠢问题。但是,我也相信大部份的乐友会同意我如下的看法:“好音乐绝对是由好鼓手创造!但好鼓手不一定能创作出人动容的好音乐。”
国外有“一个6人乐团是由5位音乐家和一位鼓手组合而成”的经典段子。鼓手在音乐创作上边缘人的属性由此可以看出!
记得Mike Portnoy(DREAM THEATER)的一场独奏讲习会,Mike结结实实的连打了好几首“披头四”的经典名曲,简单利落又饶富意义的经典鼓前奏,过门,和主节奏,如Come together,相较于DT过度复杂的曲式结构,Mike用简洁的“披头四”鼓技阐释了好音乐中的节奏本质,这些音乐的“简洁”本质形塑了他日后多元音乐特色的坚实基础。
我看了太多到我的工作室打了一个小时鼓后满脸倦容的走出大门的年轻鼓手。一个小时前他还自认为打的还不错,但现在却惊讶地发现自己四肢的极端不协调,就像那个刚学会握鼓棒的菜鸟学弟。到目前为止,在我的教学经验里,也还没有一个鼓手能顺畅的在3,4和6连音间自然转换演奏!
我很感慨这些未来有可能是好鼓手的学子执着在快打炫打而不太注重稳定性和节奏感,这些盲区有很大的可能让他们身陷泥沼而停滞不前;但也可喜的是,开始有些学子愿意正视这些缺点了;有更多的年轻鼓手开始注意Steve Gadd是何许人也!Groove一词也有人奉为圭臬。
二:合奏重于独奏
由于打击乐(尤其是非旋律性打击乐器)担负着主要节奏提供者(provider)的角色,在形形色色的各式音乐型态中,合奏概念往往重于独奏。
爵士鼓综合各式频率,低音可代表大鼓,tom tom代表中音,各式铜钹代表高音,交织成一幅悦耳的合谐音域,其爵士套鼓的演奏就是一种合奏的体现。我们可以用balance一词来综括合奏这个概念。
有太多的青年学子缺乏balance,不仅统合爵士鼓各个不同频率缺乏稳定性,和不同声部乐器的合奏更是问题重重;这种协调身体各式敏锐感官系统的统合训练其实非常重要。
我常以call/response来做为进行合奏的前期基础训练。要知道,独奏的“即兴”味是坚实地建立在对合奏的确实领悟。
三:自恋狂?
我是一个不安于现状,时时刻刻想变化的音乐人,我也常以给自己找麻烦的心态来进行练习,例如左脚当右脚练;习惯的速度感一直调整,借此找出瓶颈等。这么多年来,这种精神引领我渡过了许多难关并持续进步,但我却很惊讶大部分年轻乐手习惯演奏固定的速度或节奏,而且打的还不错,但节拍器调慢3个ppm则立即判若两人。
人体肌肉神经的交互作用其实弹性极大,演奏音量的改变直接影响了力度的运用,人体的协调性就跟着变了。沉迷于习惯力度,节奏,音乐型态的鼓手有点像是过度自恋的表现,不敢也不愿自己的缺点曝露。我常鼓励学习者推翻否定自己既定俗成的技俩,试着发展出自然的新创,尤其在轻重起伏(dynamic)的运用上多加尝试,一定可以有所心(新)得。
四:蚕食胜过鲸吞
鼓技的展现是累积的,渐进式的,有点像是砌砖块,绝对不是像古代岳飞背上刻字,或勾践卧薪尝胆那样悲壮精神下催逼出的产物。
举个例子,以一个我反复琢磨练习多年的莫桑比克(Mozambique)4小节句型,如何逐渐铺陈出我对Afro-Cuban拉丁音乐的总观,而由于这4小节的句型又如何和放克(Funk)搭上线。——这些留在脑中的记忆,绝对比教材来得深刻。.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里,如何正确适当地选择对自己合用的教材,反倒是一门不易的学问。选了看似有用的教材,如何消化并加以吸收则是另外要细究的课题。但,强烈建议:细嚼慢咽一定比囫囵吞枣好,看看你cd架上的陈列,检查一下多年购得的教材,真心感动就去一枝草一点露的研读它,否则,多年以后,你仍是外行人似的看热闹,总是只能流留于新购教材观赏后无谓的惊呼和慨叹的情境里。
五:16小时的迷思
有很多力求上进的年轻鼓手总是缁铢必较一天要练多小时才算足够?相反的,也有不少涉世未深的年轻鼓手总是传颂某某人根本不用练习就可出神入化?
这种“不用练vs练太多”的理论,其实都不足取!
练习就像登山,天时、地利、人和就会安步当车,健步如飞。没有什么旁务可以阻止你向目标前进;鼓王Dennis Chambers年轻时的练习常常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难怪他现在由于基本功深厚,加上演奏行程满档,表演就己经是当作练习了。
练习的终极目的是能将各种技巧加以运用,这种音乐性的发挥才能让乐章余音绕梁,使节奏生动,让旋律动人!在练习的过程中,首先你要直觉的体察自己的内心,有没有喜欢这个你正在孕育诞生的音乐精灵?若你钟情黑人音乐,超爱James Brown或Prince,你应会对左手的ghost notes有莫大的兴趣和练习的欲望。这种出自真心喜爱的练习往往是事半功倍,让自己一下到达目的地;反之,昏天暗地不甘不愿的苦行僧练习,只为满足同侪间练习时数的比较,那很有可能你会变成以管窥天的井底蛙,或夜郎自大的偏执狂。
这些都是一般爵士鼓学习者常碰到的盲区,也是我一些可怜学生被我不小心观察到的缺点。但可喜可贺的是,这些都只是学习路上暂时碰上的问题,勇敢去面对这些关键点后反而冲破了障碍,爬上了好汉坡!
加油了,各位!没什么大不了的,打鼓就是那么一回事,“享受”罢了!你准备好enjoy了吗?